谈及北京卫戍区,稍有了解者皆知,此乃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御林军”,直属中央军委指挥。与中央警卫局的“大内侍卫”并肩,共同肩负着守护首都北京及中央领导人安全的重要使命。
能够荣任北京卫戍区的司令员,无疑在中央首长的心中占据着无比信赖的地位。而有一位杰出人物,他独树一帜,曾两度执掌北京卫戍区的帅印,实属世间罕见,深得圣心青睐。
此乃赫赫有名的傅崇碧将军,或许您未曾听闻其名,然而,“铁原阻击战”在朝鲜战场的英勇壮举,想必您必定耳熟能详。
这位35岁的将领指挥着63军,面对占据压倒性优势的逾五万之众的“联合国军”,在敌军猛烈轰炸之下,他率领部队英勇奋战,激战14昼夜。以巨大的牺牲为代价,确保了志愿军主力部队的安全,挽回了败局,扶持起了摇摇欲坠的大厦。
此役堪称63军历史上规模最宏伟、持续时间最长,且残酷程度之深,前所未有的一场激战。在战后的浩劫中,仅存不足3000人幸免于难,几乎损失了整个队伍。傅崇碧军长亦身受重伤,陷入昏迷,历经四天四夜的紧急抢救,终从死神手中挣脱,重返人间。
彭德怀司令员赴铁原前线及野战医院慰问傅崇碧和将士们他泪如雨下。“祖国和彭德怀感谢你们。”
傅崇碧正因这些卓越的功勋与丰富经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对他深信不疑。1966年,叶剑英元帅的推荐下,毛主席的批准下,周恩来总理正式宣布任命傅崇碧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并兼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一职。
“请你回去,用八个月至一年的时光,对卫戍区进行整顿。”这一举措充分彰显了邓小平同志对傅崇碧同志人品与能力的深切信赖。
傅崇碧,作为我国的开国少将,为何能两次执掌北京卫戍区司令员的要职?在1966至1977年这段关键时期,他究竟协助周恩来总理完成了哪些使命,以至于林彪、江青这两个反革命集团都对他怀恨在心,急于将其铲除?
拨开历史的迷雾,让我们共同追寻那隐藏于浩瀚时光长河深处的神秘往事……
傅崇碧将军
1968年3月23日午夜时分,北京市卫戍区大楼内骤然响起一串紧迫的电话铃声,时任司令员傅崇碧起身,迅速接起了电话。
公安部部部长及北京卫戍区政委谢富治,通过电话从人民大会堂连线,其语重心长地指示:“傅司令员,烦请即刻通知北京卫戍区团级以上所有干部,于一点钟准时抵达人民大会堂北京厅,届时林副主席、总理以及中央文革全体同仁将共同接见我们。”
傅崇碧深知,毛主席和周总理常常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故而对于凌晨一点的接见,他并未觉得有何不寻常。随即,他指示秘书即刻通知团级以上干部前往司令部集合。稍作沉思后,他又亲自致电首都工作组副组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郑维山,命其前往人民大会堂参加会议。
夜深时分,长安街的静谧显得格外宁静,偶尔有几辆汽车疾驰而过,路边偶见几名行人匆匆而过。凛冽的西北风将沿街的大字报吹得飘扬飞舞。
傅崇碧倚靠在汽车座椅上,目光投向窗外,长安街的景色映入眼帘。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眼前的景象与一年前相比,显得异常宁静。彼时,百万红卫兵涌动于北京街头,喧嚣嘈杂,令人心烦意乱。身为卫戍区司令员,他自然渴望这座城市能够恢复平静。
傅崇碧步入人民大会堂的会议室,恰逢郑维山从旁侧的小会议厅步出。郑维山面带不悦,对傅崇碧抱怨道:“林副主席质问我为何会来此,问得我一时语塞,不知所对。”
“林副主席似乎对你有所不满,这恐怕是我未曾周全考虑之故。我本以为应当提前告知你,参加这场会议……”傅崇碧带着歉意解释道。
郑维山轻抚傅崇碧的肩头,微微摇头,随即转身离去。
傅崇碧察觉到此处气氛颇显异常。按理说,接待团以上级别的干部,理应由北京军区的副司令员负责,何况郑维山作为首都工作组的负责人,更是责无旁贷。即便他本不该出席,也不至于引发如此激烈的反应。看来此事远非傅崇碧所想的那般简单。
此刻,周恩来总理呼唤了他的名字,随后紧握着他的手,语气凝重地叮嘱道:“崇碧同志,无论遭遇何种境遇,务必保持冷静,切勿情绪失控。”
傅崇碧心知,不寻常之事即将上演,否则总理不会事先与他有所交代。
步入会议室,只见周总理的身影与傅崇碧一同出现,原本喧嚣的会议室瞬间归于沉寂,成员们见到这二人,便纷纷停止了交谈。
此刻,林彪亦步入了室内,落座于中央的沙发上,带着浓重的湖北口音,对傅崇碧下达了指令:“今日正式公布中央之决定,为强化沈阳军区的领导力量,特任命阁下担任沈阳军区第一副司令。同时,副总参谋长温玉成同志亦将兼任北京卫戍区司令一职,他将接替您原有的职责。”
突如其来的调动指令传至耳畔,傅崇碧瞬间陷入茫然,他无论如何也没料到今日竟会接到如此调令。正当他欲开口之际,林彪起身,率中央文革一行人前往会晤卫戍区的干部。
林彪
“你不妨与从沈阳而来的陈锡联同志进行一番交流。”
待得北京厅内仅余傅崇碧与陈锡联二人,空气中顿时弥漫着尴尬的气息。他们各自取过桌上的橘子,耗时十分钟方才剥完,一人心中不知如何劝慰,而另一人深知即便开口询问,亦难觅答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秘书终于送来了晚餐。傅崇碧心中郁结,便向总理抱怨:“总理,关于这次调动的事,林副主席竟然连个谈话都没有,就直接发布了命令,竟然连一句解释都没有!”
傅崇碧心头滋味难言,自15岁投身红军以来,他历经无数调动,然而这一次的调动,却让他深感困惑。周总理劝他多吃些,他却只是勉强吞咽了几口,随即将筷子搁置在碗沿之上。
他眉头微蹙,目光中透露出几分困惑,与周总理四目相对,总理的脸上也流露出无奈之色。傅崇碧心中明了,自他担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以来,便始终在周总理的直接指导下履职。他深知,总理在如此特殊的时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
周恩来总理起身站立,语气坚定地指示:“崇碧同志,飞机已经整装待发,现在可以启程赴任了!”
傅崇碧惊讶之余,似乎即将踏上新征程,竟如此突然离去?他再次望向周总理,只见总理神色凝重,傅崇碧顿时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总理,我实在想不明白,调动工作怎能如此草率……”
周总理未曾劝慰,亦未加以指责,仅是示意秘书取来纸张,对傅崇碧轻声说道:“请你为家人挥毫数语。”
陈锡联劝慰道:“但求你挥毫数笔,以免家中亲人焦急万分。”
傅崇碧不再固执己见,接过秘书递来的纸张与笔,在纸上对妻子笔耕不辍。
黎红,我将赴沈阳履职,待抵达那座城市后,若有闲暇,自会再给你们寄去书信。
傅3月22日”
周总理将信件递交给秘书,嘱托其务必迅速送达。随即便伸出手,与傅崇碧紧紧一握,随后言道:“革命事业任重道远,你身体情况不佳,务必注意调养,确保能够经受住考验。”
傅崇碧深知总理握住他的手,那股力量格外鲜明,仿佛蕴含着深深的别离之情。二十余载岁月流转,当他忆及往昔,仍不禁感慨万分:“总理那时所言之言,我铭记于心,至今难忘。在那特定的时刻,总理能言者,唯有此矣。”
周恩来总理
总理离去之后,傅崇碧与陈锡联步出人民文化大会堂。三辆漆黑的轿车即刻驶至门前,车门开启,三位身材魁梧的军人走下。他们并非傅崇碧的随从秘书,亦非警卫人员。傅崇碧心中已然明了,此次调动工作或许暗藏玄机,然而,他依旧未能完全看破!
飞机迅速抵达西郊机场,陈锡联脱去身上的大衣,递至他手中。傅崇碧虽欲发怒,却深知不宜将怒火发泄在陈锡联身上。于是,他接过大衣,与陈锡联握手致意,随即登上了飞机。
抵达沈阳之际,沈阳军区已派遣“秘书”与“警卫员”前来迎接。在他们的悉心陪伴下,傅崇碧被安置至一座戒备森严的楼宇之内。负责迎接的沈阳军区领导与傅崇碧简短寒暄数语后,语气突转,叮嘱道:“为确保您的安全,请您切勿擅自下楼。”
傅崇碧观察至此,发现设有两道岗哨,遂对军区人员表示:“我乃中央军委指派至此地履职,如此设防,岂不阻碍工作?”
“军区的部署既如此定下,无需再追询。”军区负责人语气淡淡地回应。
傅崇碧深知,林彪将他调至此处工作,实乃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他突然被囚禁,从一名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卫戍区司令员的显赫位置,沦为阶下囚,这一切对他而言,无疑是措手不及的打击。
数日过后,楼门外响起一片激昂的口号声,声声呼唤:“打倒杨余傅(杨成武、余立金、傅崇碧),揭露变色龙的真面目,抵御二月逆流的再次猖獗,彻底打倒傅崇碧......”
傅崇碧忽觉荒诞至极,那群在外高呼口号的人,恐怕并不知晓傅崇碧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更不清楚为何要将其推倒,更遑论他们或许正被蒙在鼓里。
他心中的怒火越积越盛,却无处发泄,手指紧紧攥拳,发出噼啪的声响。不久前,他还能指挥北京所有的卫戍部队,如今却沦为任人摆布的“囚徒”。
在他被囚禁期间,一位曾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与他并肩作战的旧相识前来探望。他借此机会,力劝他认清现实,主动坦白问题,并敦促他对身后的叶、聂、陈等所谓“黑后台”进行反击。
傅崇碧勃然大怒,猛地拍案而起:“身为拥有数十年党龄的同志,怎能出此无耻之词!即便被囚禁于此,生死与否我毫不在意,但你若叫我反叛投敌,或是诬陷同僚,那绝无可能。”
对方勃然大怒,厉声喝道:“你的反叛气焰实在嚣张,你竟成了反社会主义的恶棍……”
这些都是在沙场上历经数十年风雨的老兵,对方言辞犀利,极尽刻薄之能事。然而,傅崇碧却毫不畏惧,回以更激烈的言辞,将那人骂得面红耳赤,脖子都气得直发抖,甚至指着傅崇碧的脑袋,威胁要对他进行报复。
怒火中烧的傅崇碧猛然撕开上衣,露出布满伤痕的胸膛,怒斥道:“有胆量的就朝这里开枪,无论是日本人还是美国人,都没能将我击倒,我正等待着你们,看你们能否将我彻底击败……”
面对着气宇轩昂的傅崇碧,那人不由得灰头土脸地离去。
毛主席与傅崇碧于天安门
发生“杨余傅事件”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政治背景却很清楚,特殊时期以来,林彪、江青两股反革命势力飞速崛起,他们篡党夺权的野心一步步膨胀,不断的制造混乱,要在乱中夺权。
对他们而言,最大的夺权障碍无疑是刘少奇、邓小平以及众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随着运动的推进,他们的阴谋逐渐得手,老一辈革命家之中,有的被推翻,有的被免职,有的被边缘化。至1968年初,“杨余傅”三人已成为他们眼中的心头大患,急于将其铲除。
鉴于老一辈革命家遭受了权力剥夺,国家机器的运作陷入了困境,难以维持其正常功能。周恩来总理临危受命,面对重重困境,坚韧不拔地支撑危局,力图扭转乾坤,倾尽全力保障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然而,尽管如此——尽管局势依旧混乱,他不得不动用军队的同志之力。于是,傅崇碧等同志协助总理处理了大量事务,守护了众多干部和学者的安全。
林彪、江青等一众人物察觉到“杨余傅”等人不仅未能紧随其后,反而在某些方面对他们造成阻碍,干扰了他们的计划。加之这些人在关键部门担任要职,他们不可避免地需要将这些部门牢牢掌控。因此,这些人遭受迫害,实属必然。
在长达6年多的囚禁生涯中,傅崇碧不断回顾自己身为卫戍区司令员,竭尽全力协助总理保护老同志的种种往事。尽管他无力正面与林彪、江青等人抗争,他却默默耕耘,付诸诸多努力。时而运用巧妙的手段,时而不幸被林、江等人所抓把柄,然而,他从未对这种选择有过丝毫后悔。
黄克诚自被卫戍区实行“监护”措施后,中央专案组的人员对其持续施压。由于他素有便秘之苦,且缺乏蔬菜水果的摄入,时常连续一周都无法顺畅排便。
傅崇碧就让警卫战士给黄克诚送水果,还叮嘱不要让专案组的人看到。最后专案组还是在黄克诚房间里发现了苹果核,他们把这个问题反映到中央文革,傅崇碧被叫到钓鱼台宾馆,江青等人狠狠的质问了他一顿:
“贵卫戍区在监管方面有何措施?黄克诚购买苹果的授权归属?另外,彭德怀家属为其输送物品的行为为何得到允许?刘志坚妻子为他提供药品的决定是如何做出的?”
“根据上级规定的监护纪律,并无明文禁止此类行为。再者,即便在旧社会,监狱亦是允许进行探视的......”
江青情绪激动,声嘶力竭地怒斥道:“你必须进行检讨,如此行为绝不可取,你竟将监管对象当作贵宾般款待。她对傅崇碧的斥责,并不仅仅源于那几件事,还有更多让她寝食难安的琐事。
聂荣臻元帅曾召见傅崇碧,严肃地说:“当前造反派行为激进,对原子弹、导弹领域的专家进行批斗,指责他们为‘反动学术权威’。没有这些专家,我们的原子弹怎能成功爆炸?你需想方设法保护他们,确保他们能继续从事科研工作。”
在彼时的异常政治环境中,傅崇碧毅然派遣一支加强连,将这些人士秘密庇护。此事后传至中央文革,傅崇碧遂被诬指为“秉承聂荣臻之意,庇护反动学术权威”。
贺龙元帅被红卫兵冲击之后,曾一度在中南海居住,有一次他发高烧,傅崇碧建议送到301医院去医治,江青一听极力反对:“他一个大土匪,怎么能住301,不行!”
会议结束之后,周恩来总理特地留下傅崇碧,共同商讨如何迅速为贺龙元帅安排治疗。傅崇碧最终将贺龙元帅秘密安置至警卫一师的医院接受治疗。这一消息还是不慎传入了林彪与江青的耳中。
那一夜,夜幕深浓,傅崇碧再度应召至中南海。周总理手中递来一张纸条,言及那些同志正面临冲击,造反派中的不良分子企图抓捕他们。总理嘱托傅崇碧,务必想出一个稳妥之策,以确保他们的安全无虞。
这份名单上记录着三十余位部长级以上的高级干部,他们均为中央文革运动中指定的批判对象。傅崇碧深知,若对这些人施以保护,必将得罪权势之人。尽管如此,他仍毫不犹豫地将他们接到卫戍区的营地,并秘密地加以庇护。
江青、康生等人听到消息后,把傅崇碧叫进了钓鱼台宾馆,质问他:“你把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都送到哪里去了?”
傅崇碧淡淡地吐出“我不知道”三个字,随即拿起杯子轻啜了一口清水,之后便缄口不言。面对众人的威逼与利诱,他始终坚守沉默,不为所动。
次日会议,众人对傅崇碧再度发难。恰在此时,毛主席办公室的电话铃声响起,需与傅崇碧商讨事态进展。傅崇碧得以借此机会暂时脱身,否则难以预知后续将面临何种境遇。
毛主席接见了他,问了他一些北京的情况,然后问他:“红卫兵还斗干部吗?”
傅崇碧闻言一愣,显然林彪、江青等人隐瞒了诸多事实,并未向毛主席如实汇报。此念及此,傅崇碧怒火中烧,遂向主席详细禀报了众多干部遭受残酷斗争的情况。
傅崇碧猫起腰,两只胳膊向后举着,对着主席学了个比较标准的“喷气式”。他还对毛主席说了陈毅夫人、胡耀邦、胡克实等人生病还被拉出去游街、揪斗的事情.......
毛主席微微蹙眉,语气中带着沉思:“如此行事,实非良策,善良之人亦将因此受损!”
毛泽东再次询问几位省委书记和部长的近况。在此之际,傅崇碧把握机会,向毛泽东报告了周恩来总理安排转移老干部的相关事宜。毛主席听闻此言,便毫不犹豫地称赞道:“好极矣!总理的安排恰到好处,你们的做法无误!”
听闻主席如此表态,傅崇碧心中的重石终得落地,他带着几分委屈与愤懑,向江青等人申诉道:“为了处理老同志的事宜,我承受了太多的指责与批评。”
毛主席温和地安慰他:“你今日提出的问题,甚是妥当,甚是妥当,无需担忧他人。”
次日,江青一行人再度将傅崇碧唤至面前,继续逼问其老干部藏匿之处,并质问其向主席透露了哪些信息。面对傅崇碧的沉默,康怒火中烧地宣称:“你必须交代,否则此事不会就此了结!”
面对他们的追问,傅崇碧始终缄口不言。终于忍受不住,他猛地摔碎茶杯,愤然喊道:“有什么好说的?去找主席问吧!”
言罢此语,傅崇碧目睹中央文革的数位要员宛如泄了气的气球,有的慵懒地倚靠在沙发上,有的则低头佯装观察着周遭之物,而他内心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愉悦。
离开中央文革的办公大楼,周恩来拦住傅崇碧,邀请他同乘自己的车辆。汽车中,周恩来关切地询问:“今天你是如何处理的?为何不稍作忍耐?”
傅崇碧将面见毛主席的经过悉数告知总理,道:“主席对你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你做得非常正确!”闻此言,周恩来展开双臂,尽情舒展了一番,深深地吐出一口长气,脸上重现了往昔那熟悉的微笑。
毛主席、周总理
事后,傅崇碧心中感慨:此次举动,等同于在毛主席面前揭露了江青一派的行为,他们禁止他人与毛主席接触,而我却敢于直面陈述,江青等人恐怕早已怀恨在心。
无疑,傅崇碧与江青、林彪等人的对立冲突频发,江青、叶群等人屡次试图与其拉拢亲近,但傅崇碧始终不为所动,这样的态度自然使他遭受了打击与迫害。
在沈阳的那座小楼中,傅崇碧被囚禁了长达六年半之久。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窗外的树叶经历了由青转绿,再到金黄,最终凋零的轮回,周而复始,不曾停歇。
“九·一三”事件发生后,林彪反革命集团等人 ,蒙古温都尔汗坠机身亡。毛主席亲自为“杨余傅事件”翻案平反,他说:“这些人的问题都是林彪搞的,我听了一面之词,所以犯了错误,我向同志们做自我批评......”
“见到你,我无比欢喜,真是高兴至极。”
傅崇碧在沙场征战,历经无数磨难,鲜血洒遍战场,却始终未曾流露出泪意。然而,此刻,他的眼眶却不禁湿润。
邓小平
1977年7月,邓小平同志得以重新担纲党、政、军各领域之领导重任。紧接着,叶剑英元帅便寻至傅崇碧同志之处,说道:“小平同志重返工作岗位,特来与你一叙。”
邓小平同志约见傅崇碧同志,进行了一番深入的交谈。在此过程中,小平同志再度委以重任,任命他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并兼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他受命返回岗位,利用八个月至一年的时光,对卫戍区进行全面整顿。
在邓小平同志和叶剑英元帅的英明领导下,傅崇碧同志对北京卫戍区的改革整顿成效显著,使卫戍区的工作重归正轨,并为我国国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北京军区迎来新的历史时期之际,其战略转型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出了卓越贡献。。
1985年,北京军区政委傅崇碧同志主动请缨,恳切要求从领导岗位上退下,以便将更多富有活力和精力的同志推向前台。此举获得了中央军委的鼎力支持。步入晚年的傅崇碧同志过着极为平民化的生活,钓鱼、散步、阅报、关注新闻,每日过得充实而惬意。
2003年1月17日,我国著名人士傅崇碧在北京不幸离世,享年87载。
佳成网-佳成网官网-重庆线上配资-最大的证券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