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3年,内蒙古一供销社丢了1400元现金和一支猎枪,警方查了8天一无所获,就请来大字不识一个的老人,对方只用1天就破案!1973年春天,内蒙古赤峰巴林左旗的花加拉嘎供销社出了岔子。夜里有人撬了仓库门,卷走了1400块钱现金,外加一支猎枪、一台半导体收音机,还有火药、粮票、袜子衣服啥的,一堆东西全没了。这笔钱搁当时可不是小数目,够一个普通人家过好一阵子的。更别提那支枪,带危险性,公安那边立马就重视起来了。报案一到,他们人马就赶过去,现场勘查得挺细致。地面上留下了四种鞋印,解放胶鞋的、球鞋的、棉靰鞡鞋的,还有布鞋的,杂七杂八的。白天社里人来人往,买东西的踩来踩去,痕迹很快就乱套了。民警们走访周边,查账本,跑村串户,八天下来,啥实打实的线索都没捞着。鞋印太多,分不清是几个人干的,也摸不准嫌疑人的底细。案子卡在那儿,急是急,可就是没辙。这时候,一个年轻民警脑子一转,提了个主意:找马玉林来帮把手吧。马玉林在当地是老熟人了,67岁高龄,大字不识一个。十二岁就给地主家放羊,那年头羊丢了,得自己赔,赔不起就得豁出去找回来。草原上风沙大,蚊虫多,他练就了一手看蹄印的本事,先是分得出羊的品种、胖瘦、健康不健康,后来慢慢悟到,人脚印也藏着门道。步子大小能估身高,压得深浅露年龄和活计,鞋底磨损透职业啥的。五十多岁时,这本事已经炉火纯青了。1959年,赤峰县刑侦队长史海滨看中了他这手绝活,顶着反对声浪,把这个五十出头的文盲农民拉进刑侦队。从那以后,马玉林一年破几十起案子,1969年那年,他一个人就搞定六十多起,占了全县三分之二。人家不是靠书本,是凭一双眼睛和一辈子的积累。接到消息,他从五百多里外坐火车赶来,下车没歇着,直奔现场。到了供销社,马玉林没先盯着地上的鞋印看,他绕到屋后那片泥地,瞅见两个小圆坑,中间各有个小点。他一琢磨,问了社主任一句,那猎枪是不是木托的。主任点头,他立马断定:这是枪托杵地留下的,中间点是螺丝压的。墙上还有道新鲜蹭痕,像是脚蹬的。他把这些连起来,得出结论:就一个人干的,穿棉靰鞡鞋,右腿有点毛病,翻墙时重心歪了,用枪托帮忙稳住。这判断听着简单,背后是多年经验堆出来的。马玉林开始顺着痕迹追,碎石硬地没鞋印,他看草叶弯的模样、土松的程度、尘土散的形状,一步步往前挪。八里路走下来,痕迹到山前没了影。他猜人翻山过去了,就带人绕过去,在阴坡潮湿地带又捡起棉鞋印。右脚印重左浅,方向直奔钱龙沟村。进了村,他给村干部描述了嫌疑人:二十岁出头,一米六二左右。干部叫来七个年轻小伙,他一个个瞧步态,都不对劲。又问还有谁没到,干部说王家两兄弟没来,那家穷得叮当响,向来老实。马玉林还是去了王家。弟弟穿布鞋,哥哥穿解放鞋,他观察了下,弟弟慌里慌张的,但不是主犯。哥哥走路稳当,答事儿自然,没破绽。马玉林假装走人,转身一喝,哥哥右腿露了馅,站不稳,跛了。搜家时,炕下土坑里挖出赃物:钱、枪、火药、粮票衣服,全在。哥哥交代了,因为家穷,盯了好几天才下手,和弟弟一块藏东西。弟弟只帮着埋,没偷。这案子,马玉林从到场到收网,没到一天。警方八天白忙,他一双老眼就把线头全串起来了。这事儿搁现在说起来,挺有意思的。马玉林不是什么高科技专家,就是靠天生的细心和后天磨炼出来的眼力劲儿。早年放羊那会儿,草原上啥痕迹都得留意,一不小心羊跑了,日子就过不下去了。那种压力逼着他练就本事,后来用到人脚印上,成了破案利器。搁刑侦队这些年,他不识字,可破的案子比很多人多,靠的就是这份接地气的观察力。拿这个供销社案来说,别人看鞋印乱成一锅粥,他先不急着纠缠那些乱七八糟的,而是抓关键:枪托痕迹和墙蹭痕。这俩玩意儿连起来,就锁定了作案模式。一人,右腿不便,棉鞋。这不是瞎猜,是从物理痕迹推出来的。翻墙时重心偏,枪托戳地稳身,逻辑严丝合缝。追痕迹那段,更显功夫。硬地没印,他转而看周边:草倒的方向说明人走过的力道,土松的地方是脚压过的余波,尘土堆积透风向。八里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黑灯瞎火的夜里追,换谁都得费劲,他却稳稳当当。破案后,王家老大蹲了号子,弟弟也牵扯进去。家穷不是借口,偷就是偷,法不容情。可这案子也侧面透出那年头的难处,1400块对供销社是笔大损失,对穷户却是救命钱。马玉林没多管这些,他干的就是破案,帮公安找回东西,维护那点秩序。搁当地人嘴里,他是“马神仙”,但骨子里就是个老农民,靠双手吃饭,靠眼睛破案。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佳成网-佳成网官网-重庆线上配资-最大的证券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