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至28日,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在广州举办。活动期间,广东省作家协会发布了15项广东重点文学项目,公布新一轮广东文学创作与人才培养的重要规划、项目以及成果,引起各方高度关注。
此外,与过去传统的文学活动相比,本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解锁更多“新玩法”:“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红色经典展的展厅内,市民游客纷纷在多媒体装置中与经典作品中的主人公合影;科幻舞台剧《中国轨道号·春》将科幻小说搬上舞台;“湾区之上的南方再造: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诗歌之夜”也在广东文学馆拉开大幕,与广大读者共享文学跨界所带来的丰硕果实。
在新大众文艺浪潮蓬勃兴起之时,本届文学周预示着广东这片土地正成为作家们施展理想抱负、参与文学跨界实验的广阔田野,展现出焕然一新的文化气象。
文通四海
广东文学是中国故事的精彩缩影
在日前公布的15项广东重点文学项目里,“全球作家写广东计划”无疑是其中的重头戏。广东省作协将实施“文通四海”工程,计划自2026年起,每年邀请10至20位优秀外国作家来广东创作生活两个月,深入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现代化建设成效,体验广东老百姓日常生活,领略岭南文化独特魅力,加强文学对话交流,创作中国题材、广东题材文学作品,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请进来’,是迎接朋友的礼仪。”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向欣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文学历来是中国故事的精彩缩影,是岭南文化的形象使者。实施“文通四海”工程,是希望发挥文学作品作为一切文艺“母本”的独特效应,主动融入现代传播格局,释放文学的“广谱”能量。
向欣。
据了解,除了邀请外国作家书写广东,“文通四海”工程将承办2026年国际青春诗会(中阿国家专场),组织学术对话交流,并联合广东省出版集团、广州市委宣传部办好花城文学院,积极探索新时代文学精品化、产业化发展之路,还将联合东莞市委宣传部等做强“中国作家第一村”。与此同时,“新时代广东文学海丝计划”也即将启动,逐步建立起广东与东南亚国家及地区文学机构的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
“我们还要加强与腾讯等平台的合作,促进广东网络文学的影视、动漫、游戏等IP转化,推动网文‘出海’,争取实现优秀作品价值和影响力的最大化。”向欣说。
15项广东重点文学项目的发布,也让广东作家群体十分振奋。青年评论家李德南告诉记者,广东对文学的扶持力度,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广东文学所体现的“新”,与敢为人先、兼容并蓄的岭南地域文化息息相关。以广东的“新大众文艺”为例,较之其他省份,创作者的数量尤为庞大。“不仅是人数众多,这些创作者笔下的个人经验,也是非常及时、新鲜的。”李德南说。
“广东文学发布”现场。
据悉,李德南的创作计划入选了15项广东重点文学项目中的“2025年广东重大题材文学创作专项及青年优秀作家文学创作工程”名单。据悉,他正准备创作一部《地方的全球回响:新世纪广东文学论集》,计划将新世纪以来的广东文学置于中国文学、世界文学的视野中来进行阐释。他表示:“我希望为广东文学多做些事情,从理论、评论的角度为广东文学寻找突破口,助力它再攀高峰。”
要攀登文学高峰,离不开基层文学队伍的壮大。因此,推动新大众文艺繁荣发展,扶持、培养一大批素人作家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迫切。
“清洁女工作家”王瑛(笔名瑛子)的散文集《擦亮高楼》,被视为东莞新大众文艺的代表作家作品之一。她坦言,作为“素人”,她从未想过自己对于清洁女工生活的记录能够在一年内被这么多人看见。“我要继续深耕平常人的生活,把他们的故事写好!”她对未来的创作之路,信心满满。
《擦亮高楼》。
在向欣看来,15项广东重点文学项目的发布,将为广东文学带来深远的影响。它们能进一步凝聚文学力量,全面激发全省文学创新创造活力,为推动新时代广东文学事业向高而攀注入强劲动能。“我们倡导、鼓励全省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与时代同频共振,深挖‘百千万工程’、制造业当家、科技创新、绿美广东等特色题材,将文学资源优势转化为创作优势、发展优势,展现与广东走在前列相匹配的文学气象。”
多元跨界
让文学之光照亮更广阔人群
最近,广东文学馆负责展陈的工作人员王玥发现,来“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红色经典展打卡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让她十分惊喜。
作为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期间开幕的重磅展览,该展览集中展示了“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系列经典作品的创作背景、文学特色与时代价值,展览通过书籍、手稿、文献、实物、影像、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进行呈现,邀请读者共同回望激情燃烧的岁月。
“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红色经典展。
以《红岩》为例,烈士们牺牲前在狱中写下的家书真挚感人。策展方将其中十一封家书,制作成微信二维码印在展板上。路过的读者只要扫码,便可浏览详细的家书内容以及烈士们的生平事迹。“这种新的展陈方式,能够把人一下子拉入到历史的情境中。大家在读《红岩》时,往往发出这样的疑问——共产党人为什么不畏牺牲?通过这些狱中家书,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答案。”王玥说。
此外,展厅还设置了文学留声机、时空印记等多媒体装置,播放由“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系列作品改编的影视片段,并向观众提供与书中主人公“合照”的机会。著名作家王蒙在观展时,便饶有兴味地与《青春之歌》主人公林道静“合影”留念。“希望展览中形式多样的互动体验装置,能给观众带来更直观、更沉浸式的观展体验,从而对这些经典之作有更新、更深的认识。”王玥表示。
“时空印记”多媒体装置。
在广东文学馆,科幻舞台剧《中国轨道号·春》的出现,同样让更多读者耳目一新。据悉,该舞台剧改编自著名科幻作家吴岩的长篇小说《中国轨道号》,自开演以来场场爆满。吴岩介绍称:“在改编的过程中,我跟导演黄亦杨进行了大量的讨论与调整。为了强化戏剧冲突,我们一边演、一边修改,如今才有了理想的呈现。”
在吴岩看来,科幻文学与戏剧的跨界,是科幻文学一条突围的新路径。“当我们把科幻小说搬上舞台,会让更多喜欢科幻的孩子心灵产生激荡,留下美好的记忆。”
科幻舞台剧《中国轨道号·春》。
“湾区之上的南方再造: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诗歌之夜”分“就在南方”“《花城》诗笺”“湾区弦歌”三个篇章,在诗歌朗诵的基础上,融入了民谣、影像、当代舞、音乐等元素,配合多媒体呈现技术,让诗歌之美点亮更多人的生活。
诗会的艺术总监、著名诗人黄礼孩介绍,“诗歌之夜”试图为粤港澳本土诗歌赋予一种新的维度,以新的意象去更新人们原有的南方诗歌审美与艺术视野。
湾区之上的南方再造: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诗歌之夜。
“南方文学地理诗篇,既有外化的步伐,也有内在的穿越,它是一种精神探寻,是一种内心颤动的景致。我希望,这场诗歌盛事能充满南方地域生活的气息,又具有全球化的南方想象。”黄礼孩说。
采写:南方+记者 戴雪晴
图片:主办方提供
佳成网-佳成网官网-重庆线上配资-最大的证券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